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发布日期:2025-08-20  来源: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作者:行胜万言  浏览次数:66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原创行胜万言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2025年08月20日 11:42山西我的家乡——浑源,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县,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为界,与灵丘县、繁峙县分界,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防线节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原创 行胜万言 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2025年08月20日 11:42 山西




我的家乡——浑源,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大同盆地东南边缘,地处桑干河支流浑河中上游。东接广灵县,西毗应县,东南部以恒山为界,与灵丘县、繁峙县分界,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游牧民族的防线节点之一。恒山的巍峨,浑河的清澈,塑造了浑源的钟灵毓秀,而一碗凉粉,更是刻进浑源人骨髓里的味觉记忆。它是云中大地孕育的美食明珠,自汉魏发源,悠悠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至明清,迎来鼎盛,街头巷尾,十里飘香,成为浑源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凭借独特风味,享誉“雁北第一小吃,云中绝味”的美称。所以,当决定聚焦家乡品牌,凉粉自然而然的成为我调研的核心。这不仅是挖掘美食品牌的成长,更是重拾与故土的感情脉络,让这碗承载家乡文化的凉粉,带着独属于它的味道与故事,走向更灿烂的发展之路。



起源:民间烟火酝酿的美味   

浑源凉粉的起源藏在北魏的战火纷飞。相传道武帝曾发兵数万在浑源大山,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然而,山高路险,粮草不足。管粮官担心士兵因饥饿哗变,想起三国时期曹军仓官王垕的故事,便和军厨商议,制作一种用粮少,能裹腹,味道鲜香的食物。军厨用莜麦、荞麦、豌豆磨粉,加水搅拌,制成膨大松软的糊状粉坨,划成条状,配以醋,盐水等调料。士兵和军官吃后赞不绝口。此后,在浑源征粮时,他们将此法教给百姓,百姓纷纷效仿,凭借这一碗凉粉度过困苦年景。如今,这一美食在岁月流转中,不仅成为家乡餐桌上的常客,而且正从浑源逐步走向全国。


发展:一碗凉粉的蜕变之路

过去,浑源凉粉是街头巷尾的日常美味,但随着恒山旅游业的发展,它逐渐成为家乡对外的文化名片。2006年,凉粉传承人李有财的后人李瑞创建了“山西大瑞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并注册“恒综”商标;2011年,“浑源凉粉制作技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喜凉粉”成为目前浑源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它的经营者王存喜是“浑源炝辣子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另外,“张三凉粉”、“荣盛源凉粉”、“王灵凉粉”等很多老字号,他们一辈一辈传承着,发展着,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对标广西柳州螺蛳粉“百亿产值、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挖掘地方名小吃“浑源凉粉”潜力。建设了“浑源凉粉”区域公共品牌,建成开放集文化展示、旅游、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凉粉文化园”,致力于打造“农业生产—加工商贸—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县域经济综合产业体系,形成优质土豆规模化种植、精制土豆淀粉标准化加工、浑源特色凉粉集约化生产、凉粉系列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浑源县委书记高莹告诉记者,浑源县将紧紧牵住产业发展这一“牛鼻子”,积极发挥本土特色优势,持续壮大文旅、黄芪、凉粉三大富民产业,让更多农户钱包鼓起来,乡村风光美起来。

目前,全县现有凉粉注册企业15家,其中SC认证企业2家,凉粉个体工商户118家,未注册的凉粉摊铺约80余家,夏季凉粉摊点达800多家,从事凉粉产业经营及辐射的劳动力达1万余人,近三分之一的农户从中受益。2024年“浑源凉粉”成功获评市级专业镇。引进了锦江之星、万达锦华、海友、尚客优等一批连锁酒店,培育了恒庭轩、忆景·云熙等一批本土民宿品牌,旅游住宿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以“恒宗”凉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500余户农民种植土豆和小杂粮1200余亩,每年每户直接收益4000余元。此外,像“大喜凉粉宴”这样的店铺,平均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


优势:自然馈赠,恒山浑河的滋养

浑源凉粉的独特,离不开这片土地得天独厚的地理馈赠。恒山山脉如一道天然屏障,温柔的环抱着这座县城,千百年的地质运动在这里孕育出了独特的土壤,不仅有山石风化后的矿物质滋养,更有岩石冲积带来的疏松透气。而源源不断的浑河浇灌着两岸的土地,让每一寸土壤都保持着恰如其分的肥力与湿度。在这里扎根的土豆,吸收着恒山的雄伟与浑河的清澈,长的薯肉饱满,煮熟后轻轻一碾便成沙,质地细腻,淀粉含量远超普通土豆。正是正宗的浑源土豆淀粉为凉粉的滑嫩爽口奠定了基础。

而让这份爽口更添层次的,是取自恒山山脉底层深部的水,顺着岩石缝隙蜿蜒而下,带着山间草木的清冽。它蕴含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于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当这样的水与土豆淀粉相遇。在慢火熬煮中渐渐交融,淀粉的绵密与泉水的甘甜就成了最佳搭档。可以说,用浑源的水“打”出来的凉粉清亮、软嫩,像皮冻般晶莹剔透,拿在手上滑溜溜,吃在嘴里像果冻,滑软可口,风味独特。

《东京梦华录》有载,凉粉不仅是一道可口的小吃,还有消暑祛热的功效。从营养角度来看,凉粉含水量达80%,在给人体补充水分的同时,也起到了促进新陈代谢,润肠通便,给肠道“减负”的作用。其次,凉粉里的天然植物胶质是天然的“养颜因子”,它不仅能温和滋养肌肤,让皮肤保持水润弹性,还能由内而外改善气色,潜移默化地调节内分泌,帮助女性稳住身体状态。最后,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是它的“隐藏属性”,食用后极易产生饱腹感,让人享受美味时,不自觉减少其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悄然成为瘦身路上的“助力者”,让人们满足味蕾的同时,也能轻松的管理身材。


困境:浑源凉粉成长的烦恼

浑源凉粉虽然广受欢迎,但在品牌发展的道路上,仍被多重短板牵制着脚步,这些问题相互交织,让其难以突破地域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影响力辐射。

首先,是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文化价值未被充分挖掘。目前,当地的宣传多停留在“好吃”“爽口”等表层宣传,缺乏对历史渊源、技艺传承、地域文化的深度解析。在多数消费者眼中,它只是一种普通的小吃,难以与“有故事,有底蕴”的品牌形象挂钩,这种对文化价值的忽视,让浑源凉粉在与其他地方特色美食竞争中失去了独特的记忆点。

其次,生产规模落后,浑源凉粉目前生产仍以人工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且单日产出量有限,更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品质控制。这种以堂食为核心的经营形态,使产业规模整体呈现散弱局面。而且浑源凉粉大规模品牌屈指可数,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市场主体多为个体经营,彼此间缺乏协同合作,甚至存在同质化竞争。

最后,电商渠道滞后,线上市场薄弱。在直播带货蓬勃发展的当下,浑源凉粉的线上布局明显滞后。浑源当地电商人才缺乏,多数从业者对线上流量获取,店铺运营等环节不熟悉,未能借助短视频平台等资源打造话题热度,使得浑源凉粉难以突破地域限制。


破局:文化为根,创新为翼

作为家乡的一部分,我始终挂念着家乡的发展,针对家乡凉粉品牌化发展的短板,我将诚恳的提出我的建议。

首先,加大品牌宣传力度,联合文化部门、非遗传承人,整理浑源凉粉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制作技艺等,形成完整的文化故事。梳理浑源凉粉与恒山文化的关联,推出“恒山脚下喝凉粉”的活动,同时将凉粉元素与恒山元素相融合,开发文创周边,强化品牌文化符号。

其次,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打包运输的统一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同时,扶持当地有潜力的作坊发展为企业,助力建设标准工业化生产路线,实现从“人工现做”到“工业化生产”的转型。

最后,联合电商平台开展本地培训班,可联合抖音、快手等平台,针对从业者开展直播营销、镜头呈现、粉丝维护、订单处理等课程。邀请兼具流量与文化知名博主进行推荐,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起热度话题挑战,鼓励消费者分享内容,提升线上曝光率。


感悟:家乡情怀与品牌生长


在调研浑源凉粉文化品牌的过程中,我愈发感受到这碗凉粉与故土的紧密联结。从田间土豆的播种,到作坊中淀粉的熬制,再到街头巷尾的贩卖,每一个环节都饱含家乡人的情感与汗水。老一辈人坚守技艺传承,守护这味道的根,新一辈人探索创新,致力让凉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碗凉粉,承载着新旧更迭的记忆,是游子对土地的眷恋,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这次的调研凉粉,总觉的它像本写给我的生活启示录。老匠人强调淀粉与水的比例,像我在课堂与社团的忙碌之间找平衡;农民说:“土豆要扎根土地才有结果”,像我在图书馆“扎根”专业书,在实验室的实践中找“果实”。它告诉我:真正的成长不是一跃而起,而是像淀粉在水中慢慢熬煮至凝结——先沉下心来吸取养分,再在时代的温度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许我现在掌握的知识浅薄,对现实的认知也有缺陷,但我始终会守住对知识的敬畏,对现实的关注,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道路。

作为土生土长的浑源人,这次的调研让我清晰的认识到家乡凉粉品牌发展的潜力与挑战。这碗从民间烟火走出来的凉粉,承载着浑源的历史与文化,也寄托着百姓致富的希望。虽面临品牌宣传等诸多挑战,但只要守正创新,将传统文化与时代创新融合,浑源凉粉定能突破地域限制,成为全国知名美食。而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将把它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人们想到崇山峻岭的恒山时,也会想到那一碗承载着浑源文化,清爽滑嫩的凉粉。


END


作者简介:山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预防医学专业 预防3班田文颖 


主编点评

这碗凉粉里,盛着的不仅是土豆淀粉与山泉水的交融,更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深情。匠人的坚守、时代的温度,以及一个年轻人对故乡最赤诚的回望在文中尽显。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浑源凉粉从街头小食升华为文化符号,让我们看见食物背后的人——那些扎根土地的身影、熬煮时光的手艺、渴望走出去的期盼。

     ——学生主编:杨斯芸

图文来源 | 田文颖

图文编辑 | 田文颖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老师 | 何云峰 张志清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品牌手记⑥】【关注破23000+】


      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行动,青年大学生以青春笔触与眼光,为家乡品牌宣传添上一抹亮色,7月份浑源县调研时,偶遇志愿者浑源籍山西医科大学田颖同学,她欣然我之邀约,加入品牌公益调研推荐活动中来,她带来了质量上乘作品《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令人向往。大学生们从调研一行文一推送,全方位锤炼成长,作为活动策划人甚为欣慰。

      家乡“特”“优”农产品品牌 大学生推荐官行动渐入佳境,作品关注热度不减,已破23000+,近期持续会有山西各地的视频、手记和建议报告作品上线。

      干啥哟喝啥,走那推销哪!一对一导师团队持续欢迎更多青年朋友参与到大学生品牌推荐官活动中来,大约不必纠结时间少和能力弱,只要愿意行动,团队包教包会包发表,截至2025年11月30日。也欢迎单位合作[庆祝][庆祝][庆祝][玫瑰][玫瑰][玫瑰]

     优秀作品投稿邮箱:

     调研手记和建议报告作品:

     17735401737@163.com

     短视频和设计作品:

     17735401737@139.com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相关资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