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在参与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中,我们的参赛作品是以陵川连翘为核心创作的推广视频,以第一视角拍摄了主题为“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的VLOG。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入了解了家乡的特色产业,更在主题构思、技术运用与公益实践中获得了诸多感悟。
选择陵川连翘作为推广主题,源于其独特的价值与公益行动的高度契合。作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连翘是陵川最具代表性的“特”“优”符号——它生长在北纬35°的太行山脉,野生生态赋予其稀缺性。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牛颜冰院长曾在由陵川举办的第二届连翘产业大会中为我县连翘产业高质量发展传经送宝。同时《神农本草经》记载的神农解毒典故,又让它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的纽带。
从产业角度看,连翘从原生药材延伸出茶叶、香囊、护肤品等多元产品,展现了“小农产品”到“大产业链”的升级潜力,恰好呼应了“特优农产品”推广的核心诉求。作为大学生推荐官,我们推广连翘不仅是展示家乡生态之美,更是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让公益价值落到实处。
为让连翘的故事更具感染力,我们的视频在技术与构思上做了多重设计。技术层面,采用“航拍大景+微观特写”的镜头语言:航拍展现太行山脉的壮阔与陵川的地理环境,强化地域背书;特写聚焦采摘时的指尖动作、茶汤流动、机器运转等细节,让观众直观感受连翘从生长到加工的全过程。声效设计上,分层融入鸟鸣、溪流等自然音,竹篓碰撞、柴火声等生活音,以及机器运转的工业音,配合古风音乐的强弱变化,用声音构建沉浸式场景。构思上则以“双线并行”推进:明线串联连翘的“生长—采摘—加工—产品”产业链,让观众清晰了解产业流程;暗线贯穿“自然馈赠—人文传承—产业创新”的价值逻辑,从神农典故到现代工艺,展现连翘背后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活力。同时,用“金色”作为核心符号,从连翘花色到茶汤色泽,再到产业活力的象征,形成统一的视觉记忆点,让推广内容更易被记住。
参与“大学生推荐官”行动,让我对家乡、对公益有了全新认知。过去我们对连翘的印象仅停留在“家乡的一种植物”,深入了解后才发现,每一种特色农产品都是地域生态、文化与智慧的结晶。作为推荐官,我们推广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家乡的生态名片与文化符号,这份责任感让我们更关注乡村产业的细节,比如农户的采摘习惯、创业者的研发故事。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公益行动不能止于“宣传”,更要思考如何落地。比如通过视频展示连翘产业链,既能让外界看到乡村潜力,也可能吸引电商合作、游客探访,为家乡带来实际效益。这次行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大学生的“推荐”之力,在于用青春视角推广家乡的“资源”。未来,我们会继续关注家乡的特色产业,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让更多人看见家乡的价值与潜力。
本次活动真的办得很贴心!参与下来不仅学到不少东西,更让人觉得温暖的是老师的用心——都是一对一的指导,不管我们的作品一开始多粗糙,老师都会耐心地从头看到尾,小到一个细节的调整,大到整体思路的梳理,都会掰开揉碎了跟我们讲。
正因为有这样细致的指导,我们都特别愿意把作品好好打磨了交上去,哪怕多改几版也觉得踏实,因为知道老师一定会认真给反馈。这种双向奔赴的认真劲儿,让整个活动特别有意义,真的特别感谢这次活动和用心的老师们!
作者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 草业学院 草业科学2401班崔佳燕
山西传媒学院 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 文化产业管理2班 李昕芸
这份关于“陵川连翘”推广VLOG的总结非常精彩!深刻挖掘了家乡特产连翘的独特价值——从太行山的生态馈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到完整的产业链条与现代创新。视频创作构思巧妙(双线叙事、金色符号贯穿、沉浸式声音设计),技术运用娴熟(航拍+特写),生动展现了连翘从深山到茶杯的旅程。更可贵的是,视频将推广行动升华为对家乡的热爱与公益实践,思考如何真正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实践力。整个项目选题精准、执行用心、感悟深刻,成果值得肯定!相信大家的作品和行动,定能让更多人看到陵川连翘和家乡的魅力与潜力。
——学生主编:杨斯芸

图文来源 | 崔佳燕 李昕芸
图文编辑丨 崔佳燕 李昕芸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王国庆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