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在三晋大地的北端,大同,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着壮丽的云冈石窟、巍峨的北岳恒山,还孕育着一种独具特色的农产品 —— 大同黄花。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它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自古就有“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大同的田间地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如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高屋建瓴的指引下,大同市政府更是怀揣着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的决心,充分依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力量,校地联合共建了黄花产业研究院,励志将“小黄花”做成“大产业”,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让这一朵朵黄花真正成为乡亲们的 “致富花”。所以,当决定聚焦家乡品牌,黄花顺理成章地成为我调研的核心。这不仅是探寻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崛起之路,更是维系与故土的情感纽带,让这承载着家乡底蕴和乡亲们期盼的黄花,带着独有的芬芳与传奇,迈向更广阔的未来舞台。


大同黄花种植历史超1600 年,最早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彼时大同称平城,为北魏都城,黄花从凉山引入的野生品种先作为观赏植物种植于宫廷,后因可食用且味美,逐步走向民间,还因耐旱、易储存的特性成为军队干粮,种植范围随之扩大。
600 年前的明朝,大同作为边防重镇,驻军需求推动耐旱作物种植,黄花因适应性强、产量稳定,成为军屯和民屯重要作物。据《大同府志》记载,当时大同县(现云州区)“黄花遍野,秋来采收,络驿不绝”,“黄花之乡” 美誉自此远扬。清代,晋商带动商贸繁荣,大同黄花经商道远销京津及南方,还被加工成干货进贡朝廷,获 “贡菜” 称号。民间形成的 “蒸、晒、晾” 加工技艺,既保留营养又便于储存贩运,流传至今。
近现代,民国时期黄花种植传统未断。新中国成立后,黄花被列为重点发展作物,种植规模扩大。20 世纪 70 年代,云州区推广科学种植、改良品种,提升了产量与品质。2011 年 “大同黄花” 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0 年纳入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名录。如今,其种植面积超 20 万亩,成当地农民增收支柱产业,古老作物焕发新生。
02 蓬勃发展:见证大同黄花之盛
近年来,在大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扶持下,黄花产业迎来发展良机。2012 年,云州区将黄花定为 “一县一业” 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全力推动其发展。至 2018 年,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从不足 1.6 万亩扩展至 17 万亩,产值达 7 亿元,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 3600 多元,这一年,云州成功脱贫。
依托黄花 “药食同源” 的核心优势,大同市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目前,全市拥有黄花生产专业合作社 154 个、加工龙头企业 20 多家,以国家级大同黄花现代农业产业园为载体,培育出坊城新村黄花产业园、宜发同诚、云萱等一批加工主体,开发出涵盖菜品、食品、饮品、功能食品、化妆品、文创产品的六大系列 130 多种产品,让黄花的药食价值得到全方位释放。
01 食品领域
黄花饼、黄花酱、黄花脆、黄花煲仔饭等日常食品,将黄花的鲜香融入三餐;黄花牛奶、黄花啤酒等创新产品,以独特风味收获市场青睐;黄花茶凭借 “祛湿利水、消烦忘忧” 的药用功效,成为健康饮品新选择;此外,利用黄花美容养颜功效研发的面膜等化妆品,也为产业发展开辟了新赛道。
02 品牌价值
“大同黄花” 已通过原国家工商总局原产地保护认证,获评绿色食品 A 级产品,近年来更先后斩获 “全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案例精选”“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等称号,药食同源的优质形象深入人心。
03 文化内涵
围绕黄花 “药食同源” 的文化内涵与 “忘忧草” 的历史意象,大同将产业发展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挖掘 “观为名花” 的附加价值。以黄花为核心,打造 “忘忧小镇”“火山黄花田园综合体”“火山忘忧村” 等特色景点,建成火山天路、忘忧农场、大同黄花公园等休闲线路,让游客在欣赏黄花美景的同时,感受其背后的养生文化与人文底蕴。

从加工车间到消费市场,从文旅景区到百姓生活,大同黄花始终以 “药食同源” 为核心竞争力,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这朵承载着健康价值与致富梦想的 “金黄之花”,正持续释放产业活力,书写着乡村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新时代篇章。
大同黄花能脱颖而出,得益于独特自然条件与卓越品质。其核心种植区位于大同火山脚下(东经113度、北纬 43度),地处北纬40°左右的高寒冷凉气候带,日照充足利于养分积累,昼夜温差大提升口感;火山土富锌富硒,为黄花提供独特矿物质。
由此孕育的大同黄花,色泽金黄、蕾长肉厚、清香脆嫩,且富含蛋白质、钙、铁等营养,兼具安神助眠、调理肠胃功效,是药食同源珍品。
产业发展方面,大同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 26 万亩,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一,单县区种植面积全国第一。当地已形成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加工、品牌化销售的全产业链格局,41 家相关企业开发 10 大类 130 多个产品,16 家直营店布局多座大城市。
品牌荣誉上,“大同黄花” 获原国家工商总局原产地保护认证、绿色食品 A 级认证,还获评 “2017 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最具影响力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市场竞争力强劲。

尽管大同黄花产业成就显著,但依然在宣传度和市场销售等方面存在发展瓶颈,制约着产业升级。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黄花种植仍以传统种植模式进行,土地利用率低,亩均株数不足造成了产能潜力受限;部分农户对新技术接受度低,资金不足难以引进新设备,导致种植技术滞后制约产量提升;同时,蓟马、红蜘蛛等虫害频发,现有防治手段不足,严重影响黄花品质与产量。
加工领域瓶颈突出
虽已开发 6 大系列 130 余种产品,但整体加工水平偏低。部分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创新能力弱,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精深加工能力薄弱,附加值挖掘不充分,大量产品以初级加工形式流通,未能实现最大经济价值。
品牌宣传缺乏力度
大同黄花品牌尽管拥有一定知名度,但在全国市场占有率有待提升;同时,销售渠道单一,过度依赖传统线下经销商,电商等新兴渠道利用不足,市场推广力度不够,品牌宣传缺乏系统创新,难以在激烈竞争中吸引消费者关注。
05 破局之路:探寻大同黄花之策
面对发展困境,大同黄花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加工升级和市场拓展等举措,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种植技术创新上,云州区启动“三年密植计划”。自2025年起,各乡镇按20%种植面积开展试验示范,采用宽窄行种植、多株丛植等技术,将亩均株数提升至5000株左右,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配套改造农机装备,推广微型中耕机,降低劳动强度。依托山西农大黄花产业研究院的跨学科技创新力量,强化种质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创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滴灌全覆盖,精准施肥,提升黄花单产水平;组建专业病虫害防治团队,加强对蓟马、红蜘蛛等虫害的监测与防治,提升黄花产品品质。
在加工环节升级方面,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忘忧农场生物科技项目、大威皇爆浆黄花饼生产线等重点项目投产。依托黄花产业研究院的产业平台,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引入山西农大功能食品研发力量,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持续研发推出黄花提取物、黄花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云州区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创新发布“大同黄花价格指数”,提升产业市场话语权。此外,重视品牌建设,积极申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山西省2025年特优农业品牌强县项目,提升品牌影响力。
针对市场销售难题,大同黄花积极拓展多元化渠道。一方面,对接国内头部商超和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农批市场,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另一方面,发展电商产业,搭建线上平台,培养专业人才,通过直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拓宽销路。同时,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讲述大同黄花的历史文化、种植故事与产品优势,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06 调研感悟:黄花之行点亮青春担当
看到大同黄花产业如今的蓬勃发展,内心满是震撼与欣喜。从曾经农户门前屋后的零星种植,到如今绵延数十万亩的壮阔产业版图,大同黄花完成了一场令人惊叹的华丽转身 。
漫步于当地的黄花加工车间与销售门店,我不禁为产品 “藏在深闺人未识” 的境遇惋惜。多数黄花产品的包装仍停留在简单的塑料袋封装,褪去了大同黄花应有的地域特色与文化韵味,仿佛一位素颜佳人缺少精致衣饰的点缀,难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吸引目光 —— 这背后,是专业营销设计团队的缺位,让黄花的品质优势难以通过视觉语言传递给消费者。
当看到企业将黄花制成啤酒、饼干、酱料,当听到农户说 “学会直播后,家里的黄花不愁卖了”,我真切感受到创新的力量。创新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它可以是一次包装设计的升级,一种销售模式的尝试,甚至是一个短视频的创意。这让我想起课堂上老师说的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在大同黄花产业的实践中,我终于读懂了这句话的深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保持创新思维,用年轻的视角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此次调研,是我们人生中一次深刻的“青春修行”。我们不仅看到了大同黄花产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更明白了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或许现在我们能做的还不够多,但哪怕是提出一个小小的不成熟的建议、参与一次小小的调研实践,都可能成为推动黄花产业发展的一点微小的力量。我相信,循着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擘画的“特”“优”之路和对大同做大做强黄花产业的具体指引,各方携手努力,大同黄花终会在乡村产业振兴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绚丽“致富之花”,点燃前程似锦的“金色希望”。


作者简介:
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新闻221441王昕然
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视觉2402鞠洋

文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不仅展现了大同黄花产业的历史与现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发展的深切关怀和理性思考。作者在结尾部分融入了个人感受和思考,尤其是“青春修行”一段,既体现了对家乡产业的情感认同,也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容易引起共鸣。
——学生主编杨斯芸
图文来源 | 王昕然 鞠洋
图文编辑 | 王昕然 鞠洋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老师 | 何云峰 张志清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品牌手记㉑】今天下午真想着与大同农业局梁全主任通个电话,几乎同时,心有灵犀,他的电话来了,想就转发“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大学生品牌推荐官推出的大同特优品牌推荐的优秀作品,征求我意见,当然非常同意,也挺开心大同政府农业部门对我们所做微不足道的工作的重视[握手][握手][玫瑰]开心!最新推出的《“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是由大同藉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新闻专业王昕然同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视觉2402鞠洋同学联手完成,为优秀的她们点赞[强]。目前,品牌推荐活动已得到青年大学生广泛参与和地方政府部门高度认可青年视角的出色推荐工作。据统计大学生推荐官已推荐10市26个县(推荐目标是117县)5大类33个优秀作品!欢迎关注,欢迎参与,感谢支持[抱拳][抱拳][玫瑰][庆祝][庆祝]https://mp.weixin.qq.com/s/gDrvz7B279mj3GUIz57tpw 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