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培育区域“特”“优”农业品牌,已成为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核心抓手。芮城,这座坐落在山西运城西南端的“生态明珠”,不仅是迄今发现的人类用火最早之地,更是我国野菊家移、食菊饮菊、菊花药用与康养的起源地之一。它北倚中条山、南濒黄河水,在晋秦豫三省交界的独特区位里,孕育出得天独厚的农业生态。近年来,芮城县委县政府紧扣国家“大食物观”与“土特产”导向,将一朵小菊花打造成富民强县的大产业,书写了“特”“优”品牌建设的鲜活答卷。本报告基于对芮城菊花产业的深度田野调查,剖析其发展脉络、核心优势与深层梗阻,提出系统升级路径,力图为市县政府打造高辨识度区域农业品牌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芮城方案”。

芮城菊花的成长,既是千年菊文化的延续,更是与国家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量发展战略同频共振的结果,呈现出“历史厚重、规模领先、链条完整、品牌进阶”的鲜明特质。
(一)历史厚重
芮城与菊花的羁绊,早已刻入历史基因。1200年前,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在芮城九峰山结庐修炼,每日汲山涧清泉、泡山野菊茶,在菊香氤氲中悟透天道。他不仅留下了深邃的道教思想,更传下涉及菊花的“一碑一书一方”——这是芮城菊文化最早的“传世财富”。民国十二年《芮城县志》记载,当时已引进栽植洋菊、刺菊品种;1962年《芮城县志》更明确,全县栽植菊花、元参等中药材达 14.07公顷,菊花已从“山野之物”走向“人工培育”。2002年,芮城首次引进杭白菊,自此开启品种扩容之路:七月菊、金丝皇菊、北京菊、黄山贡菊等十余个品种相继落地;2020年,又新增4个食用菊、10余个观赏菊品种,为产业发展埋下“多元种子”。
(二)规模领先
芮城菊花种植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种植面积已近7万亩,总产量占全国的10%,形成了以学张乡、大王镇、永乐镇等为核心的种植区域,并逐步向周边乡镇辐射。学张乡斜口村作为典型代表,全村菊花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不同品种的菊花,如杭白菊、北京菊、金丝皇菊等,在芮城的土地上均有广泛种植,且各有特色。


(三)链条完整
芮城菊花已形成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育苗环节,为解决病害、品质退化等问题,当地夯实扦插育苗基础,组织技术人员下乡宣讲,转变菊农观念,印发《芮城县菊花扦插育苗技术手册》并加强培训,还录制育苗技术视频在融媒体及微信群推广。2023年,指导大王、学张等乡镇的多家企业、合作社规模化扦插育苗,新技术使扦插成活率达95%,亩育苗量45万株,较传统增加50%。种植环节,推广标准化技术,制定发布《茶菊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建2000亩高标准示范基地,配套水肥一体、绿色防控、气象监测设施及田间道路,还有30余亩连片温室大棚育苗基地。加工环节,现有百余家初加工企业及14家规模较大的企业、合作社。其中,天人菊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认证;绿翠菊花合作社获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天鸿中药材合作社为市级示范社。产品涵盖近30种,实现多元化开发。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的步伐加快,附加值提升3-5倍,践行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国家导向。销售环节,除传统线下渠道,积极拓展电商平台,减少人财物投入,突破时空限制,降低运营成本,芮城菊花从黄河岸边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这种“数字赋能农业”的实践,正是响应国家“农村电商提质增效”政策的生动案例。



(四)品牌进阶
“芮城菊花”品牌建设的进阶之路,是国家“品牌强农”战略在县域落地的生动缩影。从地理标志认证到全国性品牌认可,其每一步突破都印证着县域特色农产品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品牌响”的转型跨越。2020年,是“芮城菊花”品牌化的关键起点。它不仅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又完成注册商标,实现从“地域特产”到“品牌商品”的跨越。此后三年,品牌影响力持续跃升:2021年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获国家级品质认可;2022年入选农交会“一县一特”优质品牌,亮相全国舞台;2023 年不仅摘得产销对接“最受欢迎产品”,其细分品类“九峰胎菊”还获评茶博会“优秀茶产品”,实现“权威认可”到“市场青睐”的转变。2024年,“芮城菊花”再攀高峰,入选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中药材)品牌声誉TOP100,位列第67位,是运城市唯一上榜品牌,彰显其在全国同类产品中的竞争优势,为县域农产品品牌建设提供了优质样本。通过一系列品牌建设活动,“芮城菊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芮城菊花的“赢势”所在
芮城菊花能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源于其对自然禀赋、政策红利与产业基础的深度挖掘,与时代机遇精准契合。
(一)生态禀赋
芮城县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当地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为菊花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的菊花,品质优良,香气浓郁,有效成分含量高,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这正是当地政府践行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佳佐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转化为产业竞争的核心优势。


(二)政策护航
山西省及运城市、芮城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菊花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产业规划方面,与山西农业大学就菊花产业发展签订合作协议,制定了《芮城菊花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2)》,为芮城菊花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标准制定方面,先后制定了《茶菊种植技术规程》《金丝皇菊烘干加工技术规程》等各类标准,并于2023年制定了《芮城县菊花产业标准体系》,为育苗、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园区机械化管理、贮藏、运输、加工等全产业链生产管理环节提供标准化技术参考;在资金扶持方面,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菊花种植基地建设、加工企业设备升级、品牌宣传推广等,为菊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三产融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芮城菊花已形成“一产稳基、二产增值、三产拓面”的融合发展态势。在种植(一产)方面,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格局,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菊农和专业的种植合作社;在加工(二产)方面,培育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加工企业,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加工生产线和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生产多种类型的菊花产品;在销售(三产)方面,建立了多元化的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网络逐渐完善,产品市场覆盖面不断扩大。此外,芮城县还积极推动菊花产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举办了菊花节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综合竞争力。这种“农业 + 加工 + 旅游”的模式,正是国家“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尽管成效显著,但对标国家“建设农业强国”“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的更高要求,芮城菊花产业仍存在五方面瓶颈,亟待突破。
(一)品牌力不足
虽然“芮城菊花”获得多项荣誉,但在全国消费者认知中,仍不及浙江杭白菊、安徽亳菊等传统品牌。品牌宣传仍停留在“获奖展示”层面,缺乏如“杭白菊·千年贡菊”般的文化IP,与国家“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要求存在差距。
(二)标准化落地难
尽管制定了完善标准,但在实际生产中,部分散户仍存在“凭经验种植”的情况,导致同一品种菊花的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达10%-15%。部分小作坊加工环节卫生不达标,影响整体品质口碑,与国家“构建高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科技创新弱
在种苗繁育、种植技术、产品研发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科技创新投入仍显不足。产学研合作仍停留在“技术指导”层面,缺乏深度协同。缺乏自主研发的核心技,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速度较慢,制约了产业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与国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的要求存在差距。
(四)产业链协同与差
菊花产业的各个环节,如种苗繁育、种植、加工、销售等,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够紧密。信息流通不畅,导致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不稳定,销售渠道的拓展也受到一定影响,与国家“促进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的要求不符。
(五)融合深度浅
芮城菊花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尚处初级阶段,深度不足。菊花节仍以“赏花拍照”为主,缺乏“菊花研学”“非遗菊花宴”等体验项目,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不足2小时,消费额仅40元/人。菊花文化与当地“永乐宫道教文化”等的融合几乎空白,未能形成“产业 + 文化”的乘数效应,与国家“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的要求有差距。
针对痛点,现提出“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科技化提质、融合化拓面、数字化增效”的“五化协同”路径,助力芮城菊花产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一)标准化筑基
加强菊花产业标准化建设,需多管齐下:组织标准化生产培训,邀专家讲解种植加工标准,通过宣传资料、技术讲座、现场示范等让生产者易懂标准,推动执行;扩大现有高标准示范基地规模,完善设施并强化管理监督,鼓励菊农和企业参与,对达标者给予奖励补贴;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加强种植、加工、销售环节检测监督,严处农药残留等问题,推行追溯制度,增强消费者信任。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种植环节推行“绿色食品认证”,加工环节推行“SC认证”,建立“一品一码”追溯系统,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种植、加工全过程。
(二)品牌化赋能
讲好“一朵菊花的黄河故事”:挖掘芮城菊花与黄河农耕文明、永乐宫道教养生文化的关联,创作《芮城菊赋》《黄河菊语》等文化作品;由当地名人担任“品牌代言人”,通过短视频讲述“菊花从育苗到开花”的成长故事,增强品牌情感共鸣。开展“海陆空”立体营销:“空中”利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邀请农业专家开展“菊花采摘直播”;“陆地”在太原、西安等城市开设“芮城菊花体验馆”,举办“菊花茶道表演”;“海上”对接跨境电商,将“芮城菊花” 推向日韩等亚洲市场。认养“一株菊花”:依托芮城黄河岸畔的农耕基底与永乐宫养生文化底蕴,“一株菊花”认养计划并非单纯的消费模式,而是让消费者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深度绑定人与菊、人与土地、人与文化的情感纽带,同时为菊花品牌注入可持续的价值活力。
(三)科技化提质
推动芮城菊花产业科技升级,需多方协同:政府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依托山西农业大学成立菊花产业研究院,设立菊花产业科创基金支持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等,推动产学研合作攻关;制定优惠政策引才,联合院校培养本土人才,组织培训提升从业者技能;实施“菊花产业英才计划”,靶向引进高层次科技与品牌运营人才;联合各大高校开设“菊花产业班”,定向培养“土专家”“新农人”。建立覆盖菊农的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健全成果转化体系,推广新技术、产品和设备,推进机械化智能化,研发高附加值功能性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四)融合化拓面
开发“四季菊花” 农旅项目:春季推出“菊花育苗研学”,让游客体验扦插育苗;夏季开展“菊花田间管理体验”,学习绿色防控技术;秋季举办“菊花采摘节”,配套“菊花美食 DIY”;冬季打造“菊花养生季”,结合温泉资源推出“菊花浴”,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至1天以上。挖掘“菊道共生”文化内涵:联合永乐宫,开发“道教菊花养生茶”“菊花文创摆件”;邀请非遗传承人创作“菊花剪纸”“菊花刺绣”,让菊花文化融入乡村生活。
(五)数字化增效
搭建 “产销对接” 数字平台:由政府牵头,开发“芮城菊花”APP,整合种植户、加工企业、经销商信息,实现“订单农业”线上化,精准匹配供需,减少中间环节损耗。推广“物联网+菊花”种植模式:在示范基地安装土壤墒情、病虫害监测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手机端,指导菊农精准施肥、科学防控,降低生产成本10%以上。
芮城菊花的实践,不仅是一个产业的成长史,更为市县打造区域 “特”“优” 品牌提供了深刻启示,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一)芮城实践的四大启示
一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县域担当:芮城以菊花小产业对接农业强国、乡村振兴大战略,通过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融合化,探索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民共富的“山西路径”。其经验证明,深度融入国策是区域品牌行稳致远的根本。
二是“四化同步”的必由之路:芮城实践昭示,区域品牌成功=标准化(品质基石) + 科技化(核心动力) + 品牌化(价值实现) + 融合化(空间拓展)。市县决策需系统布局,缺一不可。
三是“产学研用金”协同的关键支撑:破解产业瓶颈、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在于创新生态构建。政府须当好“组织者”与“投资人”,强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将科技“关键变量”转化为品牌“最大增量”。
四是文化赋能与年轻力量的不可或缺:品牌要有温度、有故事,方能赢得人心。深度挖掘在地文化,并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数字化、IP化、体验化)表达,是提升品牌黏性与吸引新一代消费群体的秘诀。让品牌成为传承文脉、凝聚乡愁、激发创新的载体。
(二)时代使命与山西行动建议
芮城产菊花,菊花在芮城。芮城菊花的绽放之路,远不止于产业繁荣的经济意义。它承载着新一代农科人以科技反哺桑梓的赤子情怀,印证着深入农村大地、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务实精神,它诠释了区域农业品牌在乡村振兴、农耕文明传承、共同富裕中的核心价值。
对山西及市县政府,建议以芮城为蓝本:强化省级层面“特”“优”农业品牌战略统筹与资源倾斜。各市县当立足资源禀赋,选定1-2个核心单品,制定“一业一策”扶持方案,重点破解标准化落地难、科技创新弱、融合深度浅等共性问题。要特别重视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激励科技人才下沉,培育懂农业、爱农村、善经营的新农人队伍。
唯有如此,方能将芮城“一花独放”升华为三晋“百花争艳”,打造出一批叫得响、记得住、走得远的区域品牌,使“山西精品”区域农业品牌矩阵崛起于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厚重坚实的山西力量!
作为一名新农人,我深切体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更懂得“解民生之多艰”不仅是口号,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本次调研,让我得以将课堂所学与乡土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论文写在芮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家乡的菊花,从山野之间走向百业振兴,承载的不仅是产业的腾飞,更是一方百姓的致富梦与文化根,真切体会到何为“小菊花,大产业”。我深知,一朵菊花的绽放,离不开政策的春风、科技的雨露与一代代农人的坚守。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耕专业,积极利用学科知识为家乡菊花产业建言献策,努力练就兴农本领,以实际行动回报这片养育我的土地。愿以青春之力,助家乡之菊香飘更远,让“芮城方案”绽放更加绚丽的时代光彩。
本次调研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各方的鼎力支持。在此,我谨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学张乡党委政府在调研过程中提供的宝贵资料与大力支持,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感谢活动主办方搭建的宝贵平台,让我有机会深入乡土,知行合一;特别感谢何云峰、田艳两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从调研方法到报告撰写,倾注了大量心血。再次向所有关心、支持本次调研的各位领导、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作者简介: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科2403宁景浩
主编点评
作者以芮城菊花为样本,打通“历史—现状—瓶颈—路径—启示”全链条:既用县志、考古、数据把1200年菊文化讲得厚重可信,又用7万亩、10%全国占比、30个深加工品种把产业规模说得掷地有声,不仅对芮城菊花产业进行了系统剖析,更为其他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芮城方案”,是一份结构完整、内容扎实、见解深刻的调研报告。
——学生主编:梁子蒙
— END—
图文来源 | 宁景浩
图文编辑 | 宁景浩
技术总监 | 田语欣 张宇航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田艳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2025.08.26
14.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相关资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