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山西农业大学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于2023年12月挂牌成立,由山西农业大学和隰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旨在更好发挥涉农高校科技与人才优势,加快推进梨果示范县建设,助推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公费农科生班的我们,在学院组织下到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进行为期28天的驻地实习。这28天里,我们从对梨园的懵懂初识,到深入学习基地的各项实用技术,再到走村入户开展实地走访,一步步将书本知识与田间实践相融合,也在亲身参与中收获了沉甸甸的感悟。

与“梨”初遇:从课本到田间的技术启蒙
初次踏入隰县玉露香梨研究示范基地,山上的玉露香梨已挂果,青绿色的果实如拳头般大小,密匝匝的叶子透着蓬勃生机。蹲在梨树下辨认病虫害时,课本里抽象的“梨黑星病”“梨木虱”,化作叶片上的黑色霉层、嫩梢上蜷缩的虫蜕,一下子变得具体鲜活。
也是在这里,我首次见识到压差快速预冷、土壤环境质量提升、新型微生物菌剂喷施等技术在梨园生产中的实际应用。结合植物保护专业知识,我们重点学习了梨园主要害虫的仿生与生物防治技术,以及梨树桥接技术,让课本知识与田间实践有了初次碰撞。
梨园蛀果害虫迷向防治技术:疏布式梨小食心虫迷向袋不含任何化学农药,全年仅使用1次,田间低密度布置,每亩/6片。与之前迷向丝相比,原先迷向丝为一亩需求为45到50个,每根4元而迷向袋成本按市场价8元计算,相当于48块钱左右。即成本为原来的4分之一,同时也省时省工,将其直接悬挂于田间树杈即可。据相关研究调查,可降低梨小食心虫虫口密度95%以上,对梨园害虫防控起到关键作用。
梨园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工程化昆虫病原真菌爪哇虫草粉剂,纯度高,每克含有330亿个孢子,田间撒施全年使用2次,每亩用量2~3kg,可有效防治梨园地下害虫金龟甲等。
仿生粘虫板防控与监测技术:仿生粘虫板改善了传统粘虫板在防治害虫中的弊端和不足。与传统粘虫板相比,天敌误杀率降低70%左右,明显提升了防控生态效益。
梨树的桥接技术:这是一种枝条嫁接技术,主要用于修复树干受损(如被病虫害侵蚀、机械损伤导致树皮环剥或部分断裂)的梨树,通过连接受损部位上下的健康组织,恢复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通道,挽救果树生命。

解锁隰县果乡“密码”
(一)农资店探秘:货架上的“梨园智慧”
我们分组对隰县当地农资店进行了入户调查,其中一位农资店老板介绍:隰县玉露香等梨树品种虫害高发种类为梨木虱。按照农业专家推荐施药次数,一般无法将梨木虱进行有效防控。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会购买农资店老板配好的“打药套餐”,一年施药次数多为7到8次,有时甚至更多。梨木虱的防治时期一般在若虫期进行防治,即梨木虱若虫在梨树枝条上和叶片上分泌蜜露,造成其它梨树病害,如煤污病。
(二)果农闲谈:泥土里长出的种植经验
我们分别对寨子乡、午城乡、中桑峨村、龙泉镇北庄村,上留村,无槐村进行了实地调研,从种植情况(作物种类、作物面积)、农户用药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在果园管理中,农药和肥料投入大。农药一年需打7-8次甚至更多,劳作强度高,每亩成本约260元,主要防治梨木虱等病虫害;施肥每年3次,灌溉用水需购买,每亩约80元,均增加种植成本。销售方式上依赖外地果商收购,价格3-6元/斤,受产量、品质影响。果园以老年人管理为主,年轻人外出,部分工作需雇工。收入受产量、价格、病虫害及销售渠道影响,出园价与市场价差距大。
(三)玉露香梨示范梨园的病虫害防治调查
针对梨黑斑病、黑星病、锈病等,采用农业防治(清园、修剪、选抗病品种)、生物防治(施用枯草芽孢杆菌等)、物理防治(套袋、消毒)及化学防治(石硫合剂、苯醚甲环唑等)结合的方式。对鳃金龟、梨二叉蚜、茶翅蝽等,通过农业防治(深耕、清园)、物理防治(诱杀、人工捕捉)、生物防治(保护天敌、释放寄生蜂)及化学防治(针对性杀虫剂)控制虫口。

走访观察:梨园问题初梳理
“这虫每到每年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蕴含着虫害发生规律;“去年这个虫用这个药好使,今年就管不住”,可能是抗药性问题;梨木虱等害虫迁飞性强,区域内统防统治才能有效控制,但散户种植难以协调;灌溉设施的覆盖率和效率与实际的需求并不匹配,“管少地多”挨家挨户轮流使用灌溉水无法满足灌溉要求。
此外,玉露香梨还面临着从业结构问题: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严重,田径劳作多为六七十岁的老人年轻一代极少见。技术推广难题:农机设备推广受阻,农民对新设备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购置和使用的成本高且缺乏专业人员的操作培训。病虫害的防治方式问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因其见效快购买和使用的门槛低,但长期使用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也存在着农药的残留问题。

发展建议:为隰县梨园出份力
首先,要拓宽销售渠道,鼓励果农通过电商平台、团购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升利润空间;也可以联合建立合作社,统一品牌、包装,对接商超或开展采摘旅游。
其次,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例如,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或者进行药剂轮换与混配,针对抗性病虫害,推广药剂的轮换,科学混配,以延缓抗药性。农资团购降低化肥,农药采购价;引入小型机械化设备,缓解人工压力。按照树龄竖式区分管理,老树侧重“预防+轻治”(减少用药次数,增施生物菌肥增强树势),幼树聚集“关键期防护”,降低亩均农药投入。
再者,政府部门优化政策支持,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帮扶力度,提高赔付比例和范围,切实为农民考虑自然风险带来的减产;针对老龄化问题,可增加吸引点,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吸引年轻劳动力回流。专业技术人员同政府部门联动,定期开展田间指导,根据果园差异制定特定的用药方案,并实时记录并反馈。

驻院感悟:在梨园里收获的思考
一个月的实习转瞬即逝,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走出课堂的实践,更像是一场“理论照进现实”的成长修行。
首先,专业知识在田间地头扎下了根。课本上的病虫害特征、防治原理,到了实地才明白“看图识病“和“实地诊断’是两码事。比如课本中写某种病害的叶片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但实际观察时,得翻叶片背面,再结合近期雨水气候情况、周边杂草或种植结构综合判断;同样的斑点,可能是真菌病害,也可能是虫害啃食后次生造成的;梨果表面的斑痕,可能是虫害啃食,或者是初期机器作业剐蹭造成的损伤。这样“理论+现场”的碰撞,让曾经停留在纸面上的术语,变成了能触摸、能分析的“活知识”,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025年7月15日,在隰县玉露香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我作为驻院实习学生代表向隰县县委汇报了实习情况与驻院收获,尤其让我感受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此之前,我总以为“汇报”无非是把做过的事情说清楚,但真正开始准备时,我才意识到其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转化”逻辑。本次汇报从实习内容、计划和成效三个部分展开,在梳理材料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提炼核心信息;在组织表达时,我也开始有意识地兼顾专业术语与通俗表述。这个过程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个人能力的提升。
更珍贵的是,在和果农的沟通交流中挖掘到很多“宝藏“,他们每句话中都蕴藏着知识 :“这虫每年这个时候就出来”,藏着发生规律;“去年这个农药好使,今年就管不住”,可能是抗药性问题。此外,还在交谈中了解到种地的难处:“开春怕霜冻,刚有果就掉,坐不住果”,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产量受天气气候影响显著,果农希望有防霜冻效果好的药;“家家户户打梨木虱的时间不一样,你家打了我家没打,虫子照样管不住”暴露了统防统治的必要性。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与基层工作人员及果农交流使我意识到,植物保护不仅是技术问题,更要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平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
这次驻地实习,弥足珍贵,不仅让我们提升了个人综合能力,更磨炼了意志,对服务“三农”有了更深的理解,厚植了农业情怀。懂得了植保人的根要扎在土地里,话要说到农民心坎上。我将把驻地实习收获的宝贵经验,带回本职岗位,时刻牢记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脚踏实地,未来在基层工作中扎根奋斗,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悟更深入地参与到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写在最后
在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的驻地实习,是我将专业知识与田间实践深度融合的宝贵历程。在此,首先衷心感谢省里和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得以深入产业一线,真切感受到农业发展的蓬勃脉搏。也要感谢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为我们提供的实践条件和支持,以及杨凯副所长和张建宏站长给予的地方实践指导。
特别感谢全程陪伴我们实习的学院领导张宝俊副院长、高越副院长和李先伟老师、赵龙龙老师、张鹏九老师等,老师们不仅在专业上为我们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导我们观察梨果生长、病虫害防治等实操技能,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怀,让我们在异乡的实习时光倍感温暖。正是你们的付出,让这段实习既充实又安心,也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公费农科生的责任与使命。
还要感谢何云峰教授、张志清老师在文章发表上的引荐与指导,让我得以用文字记录下这段含着晨露与汗水的实习经历,让果园里的观察、课堂外的顿悟都有了沉淀的意义。
这段经历将激励我更加坚定地扎根农业、服务三农,再次向所有给予我帮助的师长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作者介绍:山西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学院
植物保护专业 植保2205班 张楚荷
这份调研满载着农科生与土地的深情对话,从初遇梨园时课本知识落地田间,到深入探索迷向袋、桥接技术等实用农技,字里行间是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作者既捕捉到农资店“打药套餐”、果农老龄化等现实问题,也梳理出统防统治、电商拓销等针对性建议。每处观察都带着泥土气息,每条建议都贴着果农需求,更让我们看到年轻农科人用专业扎根乡土的热忱,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字里行间生长。
——学生主编:常一铭
图文来源 | 张楚荷
图文编辑丨张楚荷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老师 | 何云峰 张志清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2025.08.26
14.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相关资讯: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