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发展的殷切期望,为农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产业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共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提出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文旅与农业等多领域交织发展的理念,为阳泉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阳泉市作为山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和独特的富硒农业资源。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阳泉市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不仅为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也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阳泉市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逻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阳泉市63.85万亩可利用富硒耕地是当地农业发展的核心优势资源,而农文旅融合则是激活这一资源、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当前,阳泉部分乡村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单纯依靠传统农业种植模式,难以实现农业产值的大幅提升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通过农文旅融合,将富硒农产品种植与工业遗址文旅体验相结合,能够打破农业的单一生产属性,赋予农业文化展示、休闲体验等多重功能,让农产品从田间走向游客餐桌和文旅商品货架,大幅提升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目前,阳泉市富硒产业已形成“研究院+生产地+产业园+集散区”的产学研联动、产加销贯通、多业态融合的全产业链发展架构,实现了“五个翻番”的显著成效,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资源型城市促融合增转型发展动能
从资源型城市转型需求来看,阳泉因工业而兴,也面临着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双重任务。长期以来,阳泉的经济发展对工业依赖度较高,随着资源枯竭和环保要求提升,转型迫在眉睫。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与文旅产业、工业遗产资源的融合,能够构建“农业+工业文化+旅游”的多元产业体系,降低城市经济对传统工业的依赖。同时,农文旅融合发展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对工业遗址的生态修复和富硒农田的绿色种植,打造宜居宜游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资源型城市从“工业主导”向“多元融合”的转型。

创设旅游场景满足高质量文旅市场需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当前文旅消费正经历深刻变革,游客需求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沉浸式、互动性、知识获取与情感共鸣兼具的高质量体验转变。
阳泉的工业遗产不仅是冰冷的建筑与设备,更是城市奋斗史诗的物化载体,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与时代精神;富硒农业根植于当地独特的土壤禀赋,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耕智慧。农文旅融合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这两种看似迥异的文化基因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构建独特的叙事场景与体验空间。通过精心设计,游客可以在富硒农田亲手参与种植、采摘,感受“硒”望田野的生机与科技农业的魅力;在改造后的工业遗址中,借助现代光影技术、AR/VR互动、主题剧场等形式,沉浸式体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画卷,理解工业文明的时代价值。这种融合不仅满足了游客对差异化、个性化、深度文化体验的渴求,更实现了工业历史的活化传承与农耕智慧的当代诠释,同时有效拉动了餐饮、住宿、文创、研学等关联消费,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持续的文化动能与市场活力。
阳泉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
阳泉拥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尤其是富硒农业资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山西省地质调查院数据显示,阳泉市富硒耕地中,富硒区27万亩,足硒区36.85万亩,富硒区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每克0.476微克,是全国土壤硒含量平均值的2.1倍,如此丰富的富硒耕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稀缺性。阳泉富硒资源的稀缺性不仅体现在土壤硒含量,更在于其全产业链的系统性布局,近年来,阳泉市已将富硒产业确定为全市转型发展7个增长点之一,出台《阳泉市富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2-2030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富硒农业发展资金全力支持富硒产业发展,标志着富硒产业从自然禀赋向战略产业的升级。2025年,阳泉富硒产业要在科技、标准、品牌、主体、服务五个方面再聚焦,实现“五个提升”,着力把富硒产业培育成"特"“优”农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点、农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值得一提的是,由阳泉市人民政府和山西农业大学共建的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在阳泉富硒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该研究院成立于2022年6月17日,下设综合管理部、科研部、加工产业发展部等六大部门。研究院聚焦富硒产业发展,积极开展科研探索。在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坚持及时、动态搜集整理特异种质资源,联合山西农业大学逐步建立健全特异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让170余个阳泉本地品种得以保存;在标准制定上,参与土壤中硒含量等级、富硒谷物和农产品中5种硒元素形态的测定方法等国家级标准制定,还制定了富硒醋、富硒酒等生产标准,助力阳泉市富硒全产业标准体系健全;在数字化应用上,市富硒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数字化智慧养鱼区、功能农业国家大数据中心阳泉分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通过实时监测土壤硒含量、作物生长数据,实现“硒肥精准投放-品质动态追踪-市场供需匹配”的闭环管理,推动富硒农业从经验种植向数据驱动的智慧农业跃迁。截至2024年,在研究院的助力下,富硒产业经营主体超300个、基地规模增至10万亩、已认证富硒产品增至150个,全年富硒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成熟的富硒农业产业体系,为农文旅融合提供丰富的农业体验内容和产品支撑。

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是阳泉农文旅融合的独特标识。阳泉作为老工业基地,留下了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特色的工业遗址,其中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典型代表。该文化园前身为1946年建成的阳泉水泵厂旧址,作为我国最早专业生产水泵的5家水泵厂之一,其工业历史底蕴深厚。改造后的文化园在保留老建筑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的基础上,将铸造车间群改造为阳泉记忆主题馆,清铲车间改建为红色记忆和城市记忆场馆,铸铁车间内进行街景复原,通过建筑美术、光影技术等手段立体展示工业发展史,成为山西省首家城市记忆主题场馆。此外,阳泉还有众多废弃矿山、工厂遗址,这些遗址不仅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能与富硒农业形成工业记忆+田园风光的差异化文旅组合,吸引游客感受“从工业辉煌到田园生机”的独特体验。

政策支持与区位优势为阳泉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国家层面,乡村振兴战略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政策持续推进,为农文旅融合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省级层面,山西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明确提出推动文旅与农业、工业交织发展,为阳泉提供了发展指引;市级层面,阳泉不仅出台富硒产业专项规划和资金支持政策,还在农文旅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从区位来看,阳泉地处晋冀交界处,紧邻石家庄、太原等省会城市,位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的辐射范围内,周边城市人口密集、消费能力较强,为农文旅融合项目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便捷的交通网络也进一步降低了游客出行成本,有利于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前来体验富硒农业和工业遗址文旅项目。
深化农业工业化思维是破解山西省农业精深加工瓶颈、提升特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2025年8月29日,省长卢东亮在全省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强调,要“强化工业化思维,引育龙头企业,延伸精深加工链条,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突出数字化赋能,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康养、文教等深度融合”。这为阳泉市农文旅融合中的农业环节指明了方向。
阳泉市可以将将富硒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作为融合价值链延伸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大力引育龙头企业,聚焦富硒谷物、水果等优势品类,运用先进生物提取、冻干、发酵等技术,开发高附加值的功能性食品、健康饮品、即食休闲食品及生物保健品,突破初级农产品价值天花板。另一方面,强化科技与数字赋能,依托山西农业大学阳泉富硒产业研究院,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关富硒成分稳定化、高效提取、生物利用率提升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加工环节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实现精准控制与质量追溯。同时,创新融合展示模式,在工业遗址景区内设置透明工厂或精深加工展示体验区,通过可视化生产流程、互动演示和产品品鉴,让游客直观感受科技对富硒农产品的价值重塑过程,增强对产品品质与健康价值的信任,将加工环节本身转化为吸引游客的科普教育点和消费场景。

构建“富硒农业+工业遗址”主题体验体系
该体系需遵循“场景即产品,体验即营销”的新文旅法则。结合阳泉资源特色,打造以富硒农业体验为核心、工业遗址为文化载体的主题体验项目。在工业遗址区域,选取交通便利、保存完整的废弃工厂或矿山,可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周边拓展富硒农业体验区,将工业遗址的历史场景与富硒农产品的种植场景相结合。在遗址内保留的老厂房中,设置富硒农产品展示馆,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方式,展示富硒大米、富硒蔬菜、富硒水果等产品的种植过程和营养价值等;在遗址周边的富硒农田中,划分体验地块,提供“富硒农田认养”服务,游客可认养一小块农田,由当地合作社负责日常种植管理,游客可通过线上实时查看作物生长情况,也可实地参与播种、施肥、采摘等农事活动,收获的农产品可自行带走或由园区代为加工成特色食品。同时,利用工业遗址的闲置设备,改造为富硒农产品加工体验设施,如将废弃的小型机床改造为简易的谷物脱粒、研磨设备,让游客体验富硒谷物从收获到加工的全过程,增强参与感和获得感。

工业元素提取需超越符号堆砌,实现“功能性文创-在地性表达”的统一。可将将阳泉的工业文化元素融入富硒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和文创产品开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牌辨识度。在富硒农产品包装方面,邀请专业设计团队,提取工业遗址中的经典元素,如水泵厂的机械齿轮、矿山的矿车造型等,设计具有工业风格的包装图案和容器,将富硒小米的包装设计为迷你矿车造型,富硒苹果的包装盒印有老厂房线条画,让农产品包装本身成为工业文化的载体。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以工业遗址和富硒农业为主题,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如印有工业遗址风景和富硒农产品图案的明信片、笔记本,用工业废弃金属材料制作的富硒农产品造型摆件,以及结合富硒元素的养生文创产品,如富硒茶饼、富硒手工皂等。同时,在工业遗址文旅区内设置“富硒+工业”文创产品展销中心,集中展示销售各类产品,并配备专业讲解员,向游客介绍产品背后的工业历史和农业文化故事,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此外,还可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线上阳泉富硒工业文创店铺,扩大产品销售范围,让更多消费者通过产品了解阳泉的农文旅特色。

基础设施需服务于“流量转化-产业延伸”双目标。对标东部先进地区建设标准,围绕富硒农业基地和工业遗址文旅区,完善交通、住宿、餐饮、通信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体验。在交通方面,开通连接市区与主要富硒农业基地、工业遗址文旅区的专线公交,增加发车频次,在公交站点设置具有工业和农业特色的标识牌;优化乡村道路网络,拓宽富硒农田周边的田间道路,方便游客自驾或骑行前往体验区;在文旅区内设置观光电瓶车和自行车租赁点,满足游客短途出行需求。在住宿方面,结合乡村振兴,在富硒农业基地周边打造富硒田园民宿,民宿建筑风格融入当地民居特色和工业元素,内部装饰采用富硒农产品和工业文创产品,让游客在住宿中感受阳泉的农工业文化,打造独特的住宿体验。在餐饮方面,在文旅区内开设“富硒农家菜馆”,以富硒农产品为主要食材,推出富硒炖鸡、富硒蔬菜沙拉、富硒杂粮饭等特色菜品,让游客品尝绿色健康的富硒美食;设置工业风格的小吃街,售卖富硒爆米花、富硒烤红薯等特色小吃,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餐饮需求。在通信方面,实现富硒农业基地和工业遗址文旅区5G网络全覆盖,在关键区域设置免费热点,方便游客拍照分享和线上查询信息;在文旅区内设置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扫码即可获取富硒农业和工业遗址的详细介绍,提升游览的便捷性。
05
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农户参与”协同发展机制
构建多方协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机制,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除现有富硒产业资金支持外,设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资金补贴;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开辟农文旅融合项目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加强监管,制定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文旅服务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市场层面,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文旅企业、农业企业参与农文旅项目开发,鼓励企业通过兼并、合作等方式整合资源,打造大型农文旅融合项目;支持本地农业合作社、小微企业发展,引导其参与富硒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文旅服务,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格局。农户层面,通过“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模式,组织农户参与富硒农产品种植和文旅服务,如邀请农户担任农事体验指导员,为游客讲解种植知识、指导农事操作;鼓励农户将自家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或小吃店,增加家庭收入。同时,加强对农户的培训,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专家和文旅服务讲师,开展富硒种植技术、服务礼仪、文化讲解等培训,提升农户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让农户真正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农文旅融合,从来不是对工业历史的告别,也不是对农业价值的单向放大,而是一场基于地域资源禀赋与文化基因的创造性整合。它让工业遗产中沉淀的集体记忆与工匠精神,与富硒农业里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命滋养相互交融、彼此赋能。老厂房里的富硒农产品展陈,诉说的是从依赖资源消耗到依托资源创新的发展理念升华;田间地头的工业文创体验,传递的是从满足物质需求到创造美好生活的民生追求跃迁。
对于阳泉而言,富硒耕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更是乡村内生动力培育的根基,让农民在土地上收获的不只是农产品,还有产业链延伸中的增值收益;遍布城乡的工业遗址也不只是历史的标本,更是城市转型精神与创新活力的象征,让游客在斑驳厂房中触摸的不只是岁月痕迹,还有这座城市从资源依赖走向创新驱动、从工业单核迈向多元融合的坚定足迹与未来憧憬。这种融合,既是对山西省委“文旅与农业、工业交织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也为全国资源型城市破解转型阵痛、赓续历史文脉、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三晋方案。它深刻证明,资源枯竭并非终点,善于将历史积淀转化为文化资本,将自然禀赋升华为产业优势,将融合创新塑造为发展动能,老工业基地完全可以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传统农业也能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价值。
未来,当更多人走进阳泉,在富硒农田里体验耕种的乐趣,在工业遗址中读懂城市的过往,这场融合发展的探索,终将沉淀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范式。而阳泉也将在工业记忆与田园风光的共生中,不仅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更实现人文精神的传承延续,成为一座既有产业实力、又有文化温度,既见历史厚度、又见生活诗意的特色城市,为乡村振兴与城市转型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篇章。
在本次研究与撰写过程中,我深入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进行实地调研与实践,深刻感受到工业遗产与富硒农业融合所蕴含的文化张力与发展潜力。也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次宝贵的经历,不仅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更让我对产业融合、文化传承与城市转型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阳泉的探索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将工业遗存转化为文化资源,让富硒土地焕发产业生机,实现了生态效益、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统一。我坚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战略指引下,阳泉必将为更多资源型地区推动产业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致敬所有为农业创新发展和城市转型默默耕耘的实践者与引路人。
最后,谨向阳泉市农业农村局、何云峰老师以及所有在本文撰写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作者简介:
山西财经大学 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
2023级文化产业管理2班 李嘉志

这位同学的调研紧扣阳泉市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特色,以农文旅融合为核心展开探索,逻辑清晰且贴合实际。从赋能逻辑、资源优势到具体发展路径,层层递进,既立足当地政策与资源禀赋,又提出可落地的实践方向,如文中提到的主题体验体系构建、特色产品矩阵打造等。字里行间满是对阳泉转型发展的关切,既展现对工业历史的珍视,也凸显对农业价值的挖掘,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调研者对细节的把控、对数据的运用,更让这份探索兼具深度与温度,称得上是一份有思考、有情怀、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学生主编:常一铭

——END——
图文来源 | 李嘉志
图文编辑 | 李嘉志
技术总监 | 田语欣 张宇航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校对 | 常一铭
指导教师 | 何云峰 岳润庆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