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七月的阳高,裹挟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燥热与生机,将盛夏的故事铺展在每一寸土地上。2025年7月24日,我有幸跟随何老师深入家乡阳高,先后走进守口堡酒庄与杏得果杏脯加工工厂,在泥土的芬芳与产业的脉动中,触摸家乡特色产业的发展脉络。这场调研,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对地方经济的探访,更是一场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成长修行。

杏路漫漫
杏扎根沃土的百年传承

阳高杏的种植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大约300到400年前。清代雍正年间,阳高杏就因品质出众被列为贡品,“京杏”之名也由此而来,其中王官屯一带的种植历史有据可考的约300年,2017年“王官屯京杏”还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阳高杏的独特,首先体现在其与地域深度绑定的稀缺性上。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王官屯京杏,仅限定在当地13个村庄种植,三百余年的贡品历史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底蕴。
阳高县之所以适合杏树生长,与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密不可分。这里地处黄土高原边缘,昼夜温差大,白天充足的光照能让杏果充分积累糖分,夜晚的低温则减少养分消耗,使得果实甜度更高;同时,当地土壤多为沙壤土,透气性好,有利于杏树根系生长,加上采凉山一带的海拔和气候条件,既满足了杏树对光照的需求,又能在生长关键期提供适宜的温度,减少病虫害的侵扰。这是其他地区杏子难以复制的“基因优势”。与同类产区相比,阳高杏的品种布局更具层次感。除了作为“当家花旦”的京杏,还有单果重达150克的大接杏、早熟的金太阳、芳香浓郁的香白杏等十余种鲜食品种,从初夏到盛夏形成持续上市的供应期,既满足了消费者对鲜食杏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后续加工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选择,避免了单一品种集中上市的市场风险。

如今,阳高县的杏树种植已形成较大规模,标准化杏林基地20万亩,多个乡镇均有广泛分布,主产区集中在王官屯镇西部采凉山一带,这里是“王官屯京杏”的核心区域。种植品种丰富,包括大接杏、金太阳、香白杏、京杏等。在加工产业链的延伸上,阳高杏走出了“传统工艺+现代创新”的特色路径。当地不仅保留了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杏脯制作技艺,将京杏转化为色泽金黄、酸甜适口的经典零食,还通过龙头企业开发出杏酒、杏仁露、冻干杏片等深加工产品。
近几年当地实施了杏果防寒灾害险,增加鲜食杏果补贴险种,从根本上解决了杏农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50余家加工企业年处理鲜杏超6000吨,有守口堡酒庄、中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杏得果杏脯加工厂)、山西雁门三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阳高县杏上源杏脯加工有限公司、山西新高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让易腐的鲜果变成耐储存、高附加值的商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形成了“鲜果+加工品”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为深入探寻阳高杏产业链的发展现状,我们走访了当地颇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守口堡酒庄与杏得果加工厂,从不同环节感受产业延伸的活力与思考。


沿着乡间公路蜿蜒前行,守口堡酒庄的青砖黛瓦渐入眼帘。步入酿酒车间,一排不锈钢酿酒罐整齐矗立,作为现代工艺的代表,它们凭借耐腐蚀、易清洁的特性,能精准控制发酵温度与卫生条件,为酒品品质打下坚实基础。近日,守口堡酒庄又添新品-《攒幸.杏酒》,并在2025巴黎设计周.中获得中国周-最佳风味设计奖。
我们与守口堡酒庄的王总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到她开设酒庄是基于两大因素考量:一是守口堡地处北纬39度这一世界著名的寒暑交界地带,是公认的种植杏果、酿造葡萄酒及果酒的黄金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异;二是身为大同市长城文化旅游协会备案的长城保护员,王总得知阳高经济水平低下且杏产业发展困难后,希望为当地农民贡献力量,便结合自身爱好创办了该酒庄。搭建起“共享酒厂”模式,让分散的水果资源得到高效利用,让农户无需为销路发愁,在产业发展中共享红利。

交流中,我们还品尝了酒庄的特色杏酒和玫瑰酒,并了解到不同产品的特点:杏酒以阳高特有的“京杏”为原料,经严格筛选清洗后采用独特低温自然发酵工艺酿造,保留了杏果丰富营养,酒精度12度,酒色金黄,口感清冽爽口、香气浓郁,被誉为“果酒之秀”,还在2025年FIWA法国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得金奖、大金奖;冰玫瑰酒由高度葡萄蒸馏酒和重瓣玫瑰鲜花混酿而成,酒色红润,具有美容养颜功效,适合女性饮用;此外,酒庄还将杏酒和玫瑰酒再次蒸馏成53度的白兰地,其口感醇厚,附加值高。
午后转至杏得果杏脯加工厂,现代气息的厂房与酒庄的古朴形成鲜明对比,但他们创办的初衷相同,为了帮助当地农户解决杏果销售难题,带动农民增收。虽未参观生产线,但从与负责人的交流中,能清晰感受到企业在产品升级上的发力——聚焦“高端礼品”定位,推动杏脯从散装走向精致包装。
负责人递来的礼盒上,阳高杏果图案雅致清新,打开后,独立小包装的杏脯色泽透亮、果肉饱满。这背后是严苛的原料筛选:只选用八成熟的金杏,剔除虫蛀、畸形果,单是分拣环节就耗费三成人力。 凭借酸甜爽口的口感和过硬的品质,“杏得果”牌杏脯不仅在国内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还远销海外。其曾获得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金奖”、第三届“山西特色农产品畅销产品奖”。在第十二届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杏得果”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关注,产品受到省有关部门领导、客商的广泛青睐。

从酒庄的“技术+合作”模式到加工厂的“包装+品质”策略,阳高杏产业链的延伸之路,既透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也饱含着与乡土共生的温度。但在这份蓬勃生长的活力背后,产业发展的脚步仍面临着不少现实阻碍,那些潜藏的困难与挑战,正等待着被正视与破解。
杏途之困

销售渠道:优质产品的市场延伸仍有局限
守口堡酒庄的负责人坦言,目前的销售主要靠本地熟人介绍与线下展会,线上店铺虽有开设,但订单量仅占总量的一小部分。杏得果工厂的情况类似,虽有固定批发商,但渠道单一,依赖本地市场。建立了自己的微商城平台,产品上架数量也不少,但缺少专业运营。一方面是没有引流渠道、另一方面商品营销、促销、分销技能不够。
宣传方式:传统传播模式的吸引力待提升
守口堡酒庄在宣传方式上,整体存在传播势能与转化效率不足的问题;杏得果工厂的包装虽有升级,但品牌故事的挖掘几乎空白——消费者只知道“杏脯好吃”,却不知道阳高金杏的种植历史、加工工艺背后的匠心。
更值得留意的是,这两个项目在与阳高本地文旅资源的联动上,还有不少可挖掘的空间。守口堡作为明代长城古堡,常年有游客探访,若酒庄能与旅行社合作开发“酿酒体验游”,或许能进一步拓展客群;阳高的杏花节已小有名气,杏得果工厂若能借势推出“杏花季限定礼盒”,也有望更好地抓住流量带来的机遇。
交通运输:末端配送环节仍存不畅
“金杏娇贵,运输稍不注意就坏了。”这是两家企业共同的痛点。阳高地处山区,物流网点少,快递费用比平原地区高20%,且缺乏专业的冷链运输设备。守口堡酒庄的果酒虽不易变质,但玻璃瓶装易碎,物流损耗率高达8%;杏得果工厂的杏脯虽经脱水处理,却怕潮怕热,夏季运输需加冰袋,又增加了成本。
杏路破局

壹 用“数字思维”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可以发挥熟悉互联网的优势,为企业搭建“线上矩阵”。比如帮守口堡酒庄运营抖音账号,拍摄“古法酿酒全过程”“金杏采摘故事”等短视频,用乡土气息吸引流量;为杏得果工厂设计微信小程序,推出“定制礼盒”服务,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
还可以对接高校的电商社团,组织“助农直播”活动,让大学生主播带着网友“云游酒庄、云逛工厂”,既解决企业的宣传短板,也让我们在实践中锻炼营销能力。
阳高的金杏产业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是未被充分挖掘。我们可以发挥创意,为产品设计“文化标签”:为守口堡的古酒撰写《守口堡酿酒记》,将长城文化与酿酒工艺结合;为杏得果的杏脯设计“杏福礼盒”,配上阳高民谣的二维码,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时,也能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
甚至可以联动美术专业的同学,将阳高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融入包装设计,让产品从“普通商品”变成“文化载体”。就像故宫文创让文物“活起来”,我们也能让阳高的金杏产品“带着故事走出去”。
针对运输问题,我们可以调研全县的特色农产品企业,统计物流需求,联合起来与快递公司谈判,以“批量订单”争取更低的运费折扣。还可以建议企业采用轻量化包装,比如用充气缓冲袋替代泡沫,既降低成本,又符合环保理念。
更长远来看,可以推动“校地合作”,让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团队为家乡设计“农产品物流方案”,利用大数据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损耗。这不仅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我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绝佳机会。
杏语心声
乡土课堂里的成长蜕变

SOCIAL PRACTICE
家乡阳高调研,像一场沉浸式的“认知更新课”,让我在泥土与产业的交织中,触摸到比数据更鲜活的真相,也收获了远超预期的成长。
最大的体会,是学会“用脚丈量”。出发前对家乡产业仅零散听闻,走进酒庄见罐缸并置、闻杏香发酵,拿起杏脯礼盒听转型细节,才懂“特色农业”是具体实践。认知从非想象,而是脚步踩出的真实。
最深刻的收获,是读懂坚守的智慧。曾以为产业只看规模、技术与利润,见酒庄保传统发酵、工厂拒次果,方知这些“不精明”里是对乡土信誉的珍视。乡土产业的生命力,更在与土地相连的敬畏心——长久即守本真。
最珍贵的成长,是找到理论落地的连接点。课堂上学的策略常是空谈,调研中见酒庄线上困境便想短视频推广,见杏脯包装缺文化便思结合长城、杏花节设计。这些方案有了意义,因能帮到从业者。知识的价值,在回应需求。调研中,何老师也强调要敢于去实践。
阳高金杏的华章,正盼我们用青春担当铺展。唯有潜心钻研、务实笃行,方能让创新之光照亮杏林,让特色佳果孕育出更饱满的富民成果。守口堡酒的新韵,正候我们以少年锐气续写。唯有传承匠心、开拓进取,方能让产业之脉贯通古今,让乡土佳酿酝酿出更醇厚的振兴芬芳。
作者简介:山西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专业2401班任珈彤

这份阳高杏产业调研手记满是乡土温度与实践思考。从追溯京杏百年贡果历史,到走访酒庄、加工厂看产业延伸,再到直面销售、宣传、物流痛点并给出破局之策,脉络清晰且扎根实际。字里行间藏着对家乡的深情,既记录了产业坚守的匠心,也写下青年视角的创新思路,把调研从“看现象”变成“找解法”,让读者既能触摸到阳高杏业的脉动,也能感受到调研者在乡土课堂里的成长蜕变,带着对乡土未来的真切期盼,读来既接地气又有力量。
——学生主编:常一铭
图文来源 | 任珈彤
图文编辑 | 任珈彤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翔 孟令勋
指导老师 | 何云峰 张志清
审核 | 张志清
签发 | 何云峰
【品牌手记⑳】假期科教团队品牌调研,辗转到杏乡阳高,师生双向奔赴,阳高学子任珈彤随队参加了一场家门口深度调研,进政府、入企业、下基地、看展厅,收获满满,珈彤主动请膺执笔撰写了品牌手记《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以优美文笔和精美制作全产业链展现了传统杏产业品牌成长历程,展示了敢想敢为的优秀企业家精神,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展现了农大公管学子的优秀风采,也为品牌推荐官公益行添上一抹亮色[握手][握手][玫瑰]
目前,由农大和省品牌研究会联合举办特优农品大学生品牌推荐官公益活动(第1季)已覆盖全省11市30多次高品质推荐,关注度破38000+,假期虽已结束,但品牌推荐还在持续,时间截至2025年11月30日。一对一导师团队在等着你,有想法尽管来,包教包会包发表。
优秀作品投稿邮箱:
调研手记和建议报告作品:
17735401737@163.com
短视频和设计作品:
17735401737@139.com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品牌短视频 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