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品牌建设 » 品牌资讯 » 正文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发布日期:2025-09-23  来源: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浏览次数:2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核心提示: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原创行胜万言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2025年09月18日 22:05山西提及家乡清徐,最先萦绕心间的,除了亲人的音容笑貌,便是沾片子的滋味。它是家乡赠予游子最暖心的味觉密语,也是深深刻入清徐人血脉的美食印记。此次,我愿细细述说它,述说这道饱含家常气息、浸透着故

家乡“特”“优”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原创 行胜万言 晋农学子智库研习工坊 2025年09月18日 22:05 山西



提及家乡清徐,最先萦绕心间的,除了亲人的音容笑貌,便是沾片子的滋味。它是家乡赠予游子最暖心的味觉密语,也是深深刻入清徐人血脉的美食印记。此次,我愿细细述说它,述说这道饱含家常气息、浸透着故土深情的美味,为它的传承与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壹  舌尖上的牵挂,是家乡的沾片子

小时候,清徐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沾片子的身影。那些小店,门楣上的招牌简单质朴,走进店里,木质的桌椅透着浓浓的朴实感。每当沾片子被端上桌时,裹满蛋液和面粉、煮得恰到好处的玉谷叶、豆角、土豆等食材,搭配着店家精心调制的蘸料,香气瞬间就弥漫了整个空间。

玉谷叶本身带着清新的草木香气,裹上面粉后,那股清香被牢牢锁住,还多了几分绵软的口感;豆角原本脆嫩,经过煮制,变得软糯却又不失韧劲,蛋液和面粉的包裹让它多了一层柔滑的外皮;土豆在这个过程中,吸收了蛋液的鲜香和面粉的麦香,粉糯的质地和面衣相互交融,带来丰富的口感体验。搭配西红柿蘸料,一口下去,既有蔬菜的清爽、土豆的粉糯,又有蘸料的浓郁风味,是童年记忆里最难忘的美味,也是老街巷中烟火气息的温暖象征。

  这份承载着乡愁的味道,是我心中最深的牵挂;这些小店的烟火气,是童年最生动的写照:它们不追求奢华,却用最诱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用最实在的美食满足人们的味蕾,更以多年不变的味道,把家乡的记忆深深浸润在美食的香气里。



贰  从田野到餐桌:清徐沾片子的起源


清徐有着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良好环境。当地种植的玉谷叶,叶片鲜嫩,带着独特的清香;豆角粗细均匀、鲜嫩饱满;土豆则个大皮薄、质地细腻。这些新鲜又优质的食材,是沾片子的主要原料来源。

清徐沾片子的诞生,是特殊时代下的生存智慧与饮食创新,带着浓厚的历史烟火气。它的起源,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彼时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食物极度匮乏。清徐地处太原盆地汾河两岸,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一种名为玉谷的野菜生长得极为茂盛。玉谷,俗称青谷儿,在那个饥荒年代,成了贫苦百姓的救命稻草。

为了填饱肚子,人们想出了将玉谷这种野菜裹上少许面粉,煮食充饥的办法。野菜的清新与面粉的质朴相结合,竟碰撞出别样的美味。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逐渐稳定,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用野菜裹面来解决温饱,开始尝试用豆角、土豆、菠菜等更多新鲜蔬菜代替玉谷,让这道食物的食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道最初为了度饥荒而诞生的食物,逐渐融入了清徐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人们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摸索改进,从食材的选择,到面粉与蔬菜的比例搭配,再到煮制的火候和时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与优化。搭配的蘸料也从简单的盐醋,演变成蒜香、酱香、酸甜等多种口味融合的复杂配方,蘸料中的蒜末增添了辛辣刺激,浓郁的酱料赋予醇厚口感,若是加入酸甜的西红柿酱,更能激发食材的鲜美,让每一口都层次丰富,回味无穷 。

就这样,清徐沾片子从艰难岁月里的应急食物,摇身一变,成为深受清徐百姓喜爱的特色面食。如今,它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清徐地域文化的象征,承载着当地百姓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叁  一口家乡味:沾片子的传统手工技艺

清徐的水土,仿佛格外偏爱蔬菜生长。玉谷叶鲜嫩得能掐出水,带着独一份的草木清香;豆角粗细匀称,脆嫩中透着韧劲;土豆个大皮薄,粉糯的质地让人着迷。这些新鲜食材,是沾片子的灵魂基底。而那碗蘸料,更是精髓所在——用本地熟透的西红柿,经小火慢慢熬煮,熬出浓稠红亮的酱汁,酸甜的香气能飘满整条巷子。

TOMATO

制作沾片子的过程,满是生活的烟火气。把玉谷叶、豆角、土豆仔细处理好,再均匀裹上面粉,放入沸水中煮熟。看着食材在锅中上下翻滚,面衣逐渐变得透亮,就知道,美味即将登场。捞出后,往那碗红彤彤的西红柿酱里一蘸,入口先是面衣的绵软,接着是蔬菜的清爽或土豆的粉糯,最后,西红柿酱的酸甜在舌尖炸开,层次丰富又和谐,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如今,沾片子不仅是清徐人餐桌上的常客,更承载着文化符号的意义。可它也面临着挑战,知道它、会做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市场上的曝光度也不够。好在,有不少人在努力。有人把它搬进文旅体验馆,让游客亲手体验制作乐趣;有人通过短视频,把沾片子的制作过程和背后故事传遍网络;还有人尝试真空包装,让它能走出清徐,被更多人尝到。

每一份沾片子,都像是一封写给家乡的情书。那酸甜的西红柿酱,裹着的不仅是蔬菜,更是清徐人的生活态度和对故土的深情。希望在未来,这道美食能被更多人认识、喜爱,带着清徐的味道,在时光里继续温暖更多人的味蕾。

清徐沾片子  图片

我再次走进了充满童年回忆的家乡,奶奶详细地向我介绍了沾片子的制作过程,主要分为食材准备、裹制和煮制以及蘸料调制。

01

选取新鲜的玉谷叶,挑选叶片完整、鲜嫩无虫蛀的。将玉谷叶放入清水中,轻轻冲洗,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杂质。然后将玉谷叶沥干水分,放在一旁备用。玉谷叶的鲜嫩程度很重要,新鲜的玉谷叶能保证沾片子成品的清香和口感。

02

选择鲜嫩的豆角,仔细检查,去除豆角两端的蒂和筋,这些部分比较硬,会影响口感。然后将豆角切成合适的长度,一般5 - 6厘米左右为宜,这样方便裹制和食用。切好的豆角同样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干水分。

03

挑选大小适中、表皮光滑的土豆,削去外皮,然后将土豆切成块状,块的大小要均匀,这样能保证煮制时受热均匀,成熟度一致。切好的土豆块用清水浸泡一会儿,洗去表面的淀粉,防止土豆氧化变色,之后捞出沥干水分。

04

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水开后,将裹好面粉和蛋液的玉谷叶、豆角、土豆块逐个放入锅中,轻轻推动,防止粘连。保持大火,将沾片子煮熟。玉谷叶比较容易熟,煮2 - 3分钟左右即可;豆角需要煮3 - 4分钟,确保熟透;土豆块因为质地较厚,需要煮5 - 6分钟,煮至土豆熟透,表面的面衣变得透明且有弹性。

沾片子的灵魂在于蘸料,不同的店家可能有自己的秘制蘸料,但基础的蘸料通常会用到西红柿酱、芝麻盐、香菜、蒜末、香醋、生抽、香油、辣椒油等。将西红柿酱放入碗中,加入适量香醋、生抽、香菜、蒜末,再滴入几滴香油,喜欢吃辣的可以加入辣椒油,搅拌均匀。有些店家还会加入一些芝麻酱,增加蘸料的浓稠度和香味,让蘸料的味道更加丰富醇厚。还有的会根据季节,加入一些应季的香料或食材,如黄瓜丝,让蘸料的味道更具层次感。


10.png

与家乡的老手艺人和从业者交流后,我发现清徐沾片子在当代发展中面临着不少现实难题:除了少数以此为业的手艺人,多数人对这道美食的文化内涵与制作技艺缺乏系统认知;同时,其市场表现较为局限,多以本地小餐馆、小作坊经营为主,在品牌营销与市场拓展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结合多方反馈,我梳理出当前的核心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破局思路。

肆  在传承中破局

传承与发展的现实瓶颈

(一)文化与技艺普及存在断层

沾片子的技艺传承长期依赖“家族相传”“师徒口授”的传统模式,缺乏面向公众的标准化教学体系。目前,关于其历史渊源、制作工艺的学术研究和资料整理较为匮乏,既没有系统的实践教程,也缺少互动性强的传播平台。这导致多数人对沾片子的了解仅停留在“好吃”的表层认知,即便不少清徐本地年轻人,也说不清它的制作步骤与背后的故事,更难让外地群体深入了解其价值。

(二)场景融入度与大众参与感不足

当下,沾片子的食用与制作场景仍集中在本地家庭餐桌和小型餐馆,除了偶尔的地方文化展会,很难进入更广泛的日常消费场景——城市商场的连锁餐饮、主流美食榜单中,几乎难寻其踪迹。这种局限性使得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参与感偏低,难以形成稳定的消费习惯,多数人仅在返乡时偶尔品尝,很少会主动在异地寻找或消费。

(三)传播与市场竞争力有待提升

在文化传播层面,新媒体平台上关于沾片子的内容多以“成品展示”为主,鲜少挖掘其背后的地域文化、民俗故事与手艺传承细节,难以引发深层情感共鸣。在产品端,其包装、售卖形式仍较为传统,未能贴合现代消费者对“便捷化”“多样化”的需求,与当下流行的网红美食、预制菜相比,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伍  于创新中焕新

破局之路:传承为本,创新为翼

(一)搭建“数字+教育”双轨传承体系

一方面,构建线上“清徐沾片子文化知识库”,系统整理其历史故事、制作工艺、蘸料配方等内容,制作成微纪录片、步骤拆解视频、图文教程等,通过短视频平台、地方文旅公众号等渠道广泛传播;邀请老匠人出镜讲述手艺故事,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另一方面,推动沾片子技艺走进校园,将其纳入清徐中小学乡土文化课程,设计“美食手作课”“家乡美食故事分享会”等活动;在职业院校的烹饪、非遗传承等专业开设专项课程,培养专业传承人才,从年轻一代筑牢传承根基。

(二)拓展场景边界,延伸产业链条

依托清徐的文旅资源,打造“沾片子非遗体验馆”,设置食材挑选、裹粉煮制、蘸料调制等互动环节,配备老匠人现场指导,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美食魅力。同时,引导本地家庭作坊、小型餐馆成立产业合作社,实现食材统一采购、标准统一制定、品牌统一打造;借助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出“半成品沾片子”“预制蘸料包”等产品,满足异地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打破地域限制。

(三)升级品牌形象,优化产品形态

深挖沾片子的地域文化符号,将清徐的汾河风光、晋商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品牌设计,通过故事化营销传递“家乡味”“手作温度”等核心价值。在产品升级上,采用真空包装技术延长保质期,设计便携化小份包装适配单人消费场景;创新蘸料口味,开发藤椒、番茄芝士、菌香等年轻化口味,兼顾传统风味与现代审美。此外,联动本地文旅、美食博主开展“沾片子探店”“家乡美食挑战赛”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与话题度。

传统美食的生命力,从来不是固守不变的“复刻”,而是在尊重本源基础上的“新生”。清徐沾片子的传承与创新,既要守住“手作的温度”与“家乡的味道”,也要主动拥抱时代变化,通过内容传播、场景拓展、品牌升级,让这道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美食,在新时代的餐桌与文化舞台上持续绽放光彩。

陆  探寻沾片子里的家乡味:实践的成长与思考

作为一名回到家乡的大学生,这场关于清徐沾片子的调研,不仅让我重新触碰了记忆里的熟悉味道,更让我真切地走进了家乡的生活肌理。这次经历让我深刻领悟到:大学生活的价值从不在于书本上的抽象概念,也不在于他人描绘的片面印象,而在于亲身踏入现实、用脚步丈量生活的实践过程。唯有主动探索、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读懂生活的本真与温度。

调研期间,我穿梭在清徐的老街小巷,走访了一家家经营沾片子的小店,与坚守手艺的老匠人、用心经营的店主促膝长谈。从玉谷叶的挑选、土豆的处理,到裹粉煮制的火候把控,再到蘸料调制的独家秘方,我细致了解了沾片子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也从他们的讲述中,听到了沾片子从饥荒年代的应急食物,到成为家乡特色美食的变迁故事。这些鲜活的经历,让我对这道家乡美食的认知不再局限于“好吃”的直观感受,更理解了它背后的生活智慧与人文温度。同时我也更加明白,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唯有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落地生根,转化为属于自己的能力与感悟。

作为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这次调研让我跳出了“食材与工艺”的单一视角,看到了传统美食背后承载的文化重量。沾片子不仅是一道满足味蕾的食物,更是清徐地域文化的载体——它藏着老一辈人的生活记忆,凝聚着家乡人的情感认同,也映照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在此,我由衷地向那些坚守的手艺人致敬:是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地秉持传统工艺,用心对待每一份食材,才让沾片子的老味道得以传承,让我们在快节奏的当下,仍能通过一口美食唤醒对家乡的眷恋。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理应成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未来,我希望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依托,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为沾片子的传承添砖加瓦。我会尝试通过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把沾片子的制作过程、历史故事、文化内涵讲给更多人听;也会积极参与各类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推动沾片子走进更广阔的消费场景,让这道家乡美食从“本地餐桌”走向“大众视野”。我坚信,这种“用传播连接传统,用行动激活传承”的方式,既是青年一代应有的责任担当,也是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的有效路径。期待在我们的努力下,清徐沾片子能带着家乡的温度,被更多人熟知与喜爱,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更持久的光彩。


致谢

此次调研,从最初的思路萌芽到最终的文字落稿,每一步都离不开何老师与刘老师的悉心指引与温暖支持。从调研方向的确定,到文化内涵挖掘的深度把控,您总能在我困惑时给出精准建议——当我纠结于如何梳理沾片子的历史脉络时,是您提醒我结合地域文化背景追溯渊源;当我在传承与创新的观点上陷入局限时,是您鼓励我从年轻群体需求与市场趋势切入,拓宽思考维度。您不仅耐心审阅文稿细节,逐字逐句修正逻辑偏差,更教会我用“有温度的视角”去记录美食背后的人文故事,让这份调研不再是冰冷的资料堆砌,而是饱含对家乡文化的真挚敬意。感谢您用专业与耐心,为我打开了观察乡土文化的新窗口,也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传承”二字的重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收获,继续关注家乡美食的发展,不辜负您的悉心栽培。

作者简介:

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2301班 高嘉怡


 主编点评

文章从个人记忆出发,以“乡愁”为线索,将沾片子与家乡、童年、亲情紧密相连,读来亲切动人,容易引起读者共鸣。从起源、技艺、现状到未来展望,层层递进,既有历史纵深,也有现实分析,还有未来建议,体系完整。不仅停留在美食本身,还深入探讨了其文化意义、传承困境与破局路径,体现了作者的思辨能力与社会责任感。

——学生主编:杨斯芸

END

图文来源 | 高嘉怡

图文编辑 | 高嘉怡

技术总监 | 张宇航 田语欣 

学生主编 | 常一铭 梁子蒙 杨斯芸

创意策划 | 钱如鑫 李 翔 孟令勋

指导老师 | 何云峰 刘亚平 

校  对 | 杨斯芸

审  核 | 张志清

签  发 | 何云峰



§《 家乡“特”“优”农品“大学生推荐官”行动 §


优秀作品集】


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①:“柳林碗团”产业发展调研录 2025-08-04

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②:历山之麓“醉氧香菇”探秘录  2025-08-04

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①期:特优农品推荐官行动LOGO 2025-08-04

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②期:岚州薯语:土里长出的绿色诗行与金色IP 2025-08-04

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①:中阳木耳品牌跨越式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2025-08-04

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③:东升与他的“醉氧山珍”品牌故事 2025.08.11

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 ④:走近“浑源黄芪”:一项“国字号”农业文化遗产的调查 2025.08.11

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类⑤:翼城风味“圪烙饦”非遗文化探秘录 2025.08.11

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①:跟着连翘去“探险”——陵川深山到茶杯 2025.08.11

1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⑥:浑源:一碗凉粉的乡愁与回味 2025.08.20

1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⑧:万荣三白瓜品牌密码与青春解码 2025.08.21

1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④:中阳“小木耳”蝶变“大产业” 2025.08.26

1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短视频⑤:红泥里藏着的咸香秘方 2025.08.26

1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⑦:兴县美食“啦叨叨”印象记 2025.08.26

1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②:从“一朵菊”到“百业兴” 2025.08.26

1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⑨:走进隰县梨园:玉露香梨的技术与故事——公费农科生的见闻 2025.08.26

1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⑩:泽州高都镇“豆趣咖啡”的乡村风味体验 2025.08.26

1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⑪:中国静乐藜麦 四方飘香溢彩 2025.08.26

1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⑫:甜糯玉米品牌“米小力”长成启示录 2025.08.29

2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⑬:豆腐丸子里的乡愁与新生 2025.08.29

2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动态:以文博会视角打开农产品品牌新实践 2025.08.29

2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③:“安泽连翘”蝶变“致富金豆豆” 2025.08.29

2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设计类 第③期:右玉羊肉:70年风沙养出的一口鲜 2025.08.31

2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⑰:绛州:红炉一锅乡愁煮山河  2025.09.02

25.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⑱:小茶叶,大作为:阳泉牛家峪村的“绿叶”振兴路  2025.09.05

26.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⑲:非遗名品:冠山连翘茶 2025.09.10

27.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⑳:杏乡阳高:杏韵酒香品味中成长 2025.09.10

28.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㉑:“忘忧草”成“致富花”:大同黄花产业的蝶变之路 2025.09.10

29.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㉒:翼城隆化小米的品质探秘  2025.09.15

30.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智库建议④:特优农业新视角:工业遗址与富硒产业融合探索及建议  2025.09.15

31.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㉓:广灵小米“东方亮”品牌成长记  2025.09.17

32.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㉕:清徐沾片子 藏在味蕾里的家乡情怀  2025.09.23

33.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㉖:夏县西瓜:千年传承的甜蜜产业  2025.09.23

34. 家乡农产品大学生推荐官 | 品牌手记㉗:千年农业文化遗产 稷山板枣探秘  2025.09.23


》》相关资讯: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品牌研究会举办农产品品牌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 2025.08.04

【公益行动】家乡“特”“优”农产品 “大学生推荐官”公益行动(第1季) 2025.07.16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于24小时内删除消息!如需转载本公众号文章,请后台私信,取得授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最新资讯
友情链接 >> 更多